核心摘要:5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塔)主办的“高质量发展看铁塔”专题调研采访重庆站活动举行。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奔赴重庆市潼南区、奉节县、巫山县等地,探访重庆铁塔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共享、能源服务及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5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塔)主办的“高质量发展看铁塔”专题调研采访重庆站活动举行。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奔赴重庆市潼南区、奉节县、巫山县等地,探访重庆铁塔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共享、能源服务及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下称:重庆铁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将超5400余座“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累计为长江渔政、地震预警、耕地?;ぁ⒂鼻老?、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40多个行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广泛服务国计民生、赋能千行百业。
多场景创新实践: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在重庆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重庆铁塔推动“政府主导、铁塔统筹、行业协同、社会支持、共建共享”的全新建设模式,充分利用站址资源禀赋,承担了解放碑核心地段智慧灯杆建设,将以前城市道路林立的通信基站、路灯杆、交通信号杆、监控杆、路名牌杆等杆塔,聚合“多杆合一”,用一根智慧灯杆实现全部功能;以多场景创新实践勾勒城市数字化转型新图景。
在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通体黑色的智能灯杆依次有序坐落,深色调的金属材质在阳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间距经过精密测算,既保证照明、信号覆盖无死角,又避免视觉上的杂乱堆砌。
据中国铁塔渝中分公司副总经理雷空介绍,“智慧灯杆”“多杆合一”项目率先破题老城区治理难题,将原有110根通信杆、市政杆整合为46根智能灯杆,集成5G基站、环境监测、公安监控等多功能??椤?/p>
近观智慧灯杆,可见杆身备有插销式模块设计。据了解,这种??榛杓圃ち袅宋蠢次锪┱菇涌?,让所有的未来需要添加的功能,就可以用??榛陌阉逑先?。
通过“通信塔”转“数字塔”模式,重庆铁塔将这一“共享”“高效”的建设模式推广至全区,累计在解放碑核心地段,新建451根新型灯杆,替换了原来1070根杆体的全部功能,单个杆体减量率达 59.1%,节约人行道空间超千余平方米,在兼具公共服务功能的同时,快速实现主城核心区域5G网络100%全覆盖,不仅为智慧照明、应急报警等场景提供底层支撑,更以??榛杓?,使街道杆体密度降低58%,年均节约能耗15%,成为山城“颜值”与“智慧”兼具的城市更新范本。
铁塔上的“驾驶舱”: 应急部门可在5分钟内有效处理险情
在重庆市潼南区应急管理局调度中心,中国铁塔合川分公司副总经理易柯介绍了“潼南新时代数字生命工程”——涪江、琼江全域视联项目成果,这个被称作“驾驶舱”的视联项目依托一块智能显示屏,采用“一图一库六场景”结构:通过数据一张图,构建应急资源库,覆盖了防汛救灾、森林防火、地灾防治、安全生产、河湖监管、防溺水六个场景板块,构建起全方位安全防控体系。
在森林防火上,易柯展示了“驾驶舱”7*24小时智能识别火灾风险的功能,通过高点监控,利用铁塔配备的烟火识别算法,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定位火情并通过APP和手机短信通知一线人员,在一线人员通过记录了情况和地点的监控画面再次研判后,情况属实便选择“真警”进行人员派遣,实现“早发现、早处置”闭环管理。
潼南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张长国表示:“在配备了全域视联AI监控技术后,面对突发火情等,应急局能够按照‘1分钟发现,3分钟核实,5分钟处理(险情)’的标准,工作人员最快在9分钟左右即可处置一处火情。”数据显示,项目应用之后,潼南区灾害、安全事故数量有所下降,尤其在火灾发生率方面,降幅超过50%。
在重庆潼南区丰产村,30米高的通信铁塔傍河而立,走近可看到铁塔顶部搭建了高空摄像头。据中国铁塔合川分公司行业拓展部经理宾峰介绍,该高空摄像头覆盖范围为半径3公里,可进行水位安全监测、烟火识别、违规捕捞监测和防溺水监控等,实现了“一塔多用”。
宾峰表示,该公司通过复用铁塔资源与算法共享,利旧共享现有国有资源,项目较传统模式节约投资1803万元,其中旧铁塔改造节省基建成本60%,实现了气象、水利、林业、规资、应急、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多部门的系统融合与数据共享。
在重庆市北碚区城管局治理中心,北碚区城管局党委委员何玉晶向澎湃新闻介绍了“铁塔无人机多专业共享、多任务共用综合巡查”智能场景。据了解,北碚区整合13个部门及镇街资源,依托铁塔站址建设2个机场、纳管林业3个机场,以及8台无人机(其中3台手持无人机),形成“空天地”立体监测体系,实现对生活垃圾堆放、露天焚烧等15类场景的24小时全时段覆盖。
何玉晶介绍,该体系采用预设航线自动飞行,目前已累计完成479次巡检,飞行里程1701.02千米,飞行时长224.38小时,实现24小时自主巡检,单机日覆盖面积达75平方公里,效率相当于5名巡查员。较人工提升50%,事件响应时间由4小时缩短至30分钟,人力成本降低30%。通过自训练AI算法,不断优化算法的地区适配性,自动识别违建、共享单车违停等问题,并持续优化算法精度。
骡马队架起三峡信息路
重庆市奉节县“三峡之巅”景区位于赤甲山顶,夔门之上,景区北起作坊槽,南眺白盐山西望白帝诗城。为了提升三峡之巅景区游客无法打卡、信号薄弱等通信问题,奉节文旅委、经信委牵头,重庆铁塔与三家电信企业一起对奉节白帝城景区至奉节“三峡之巅”步行道进行了通信信号全程测试,在保障施工安全的情况下,用不足五十天时间圆满完成建设交付使用,解决了信号覆盖问题,助力景区重点场景信号升格。
澎湃新闻探访发现,三峡之巅”观景平台至仰观台期间路途险峻,风景秀美,全程以崎岖窄台阶为主,部分路段最窄处仅容半只脚横向挪动,两侧铁链在江风中沙沙作响,山地路段的崎岖导致普通运载工具难以通行,前期基建成了“老大难”。
据中国铁塔奉节县区域经理翟绪介绍,施工团队最终采用骡子穿越2.6公里石径山路搬运器材,整个基站建设工程耗时近一个月才完成。该基站采用高频段设备,覆盖半径达2公里,不仅解决了打卡点信号加载慢问题,还实现景区全域信号无死角覆盖。
翟绪介绍,今年五一假期,游客信号投诉量相较于基站投入运营前下降了很多。景区仰观台补给站老板彭桂荣对此也深有体会:“以前大家来的时候,没信号付款只能用现金,现在信号好了方便多了,可以直接扫码支付。”
站在观景平台,新建基站与远处的山峰遥相呼应。满格的手机信号不仅让游客即时分享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的震撼,更成为当地 “背篓经济” 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在奉节县开往重庆巫山县的红船上,记者看到几名“背篓人”背着装满了黄澄澄的枇杷果篮上船。头戴草帽的老农熟练地把枇杷摆至船舱内,乘客们掏出手机扫码支付,“嘀”的一声,支付成功的提示音在江面上回荡。这看似寻常的交易场景,背后是重庆铁塔在长江干线5G基站建设的成果,在奉节-巫山航段,重庆铁塔以“小红船”水上交通通信需求为切入点,推动通信网络向偏远乡村和山区延伸。该航段全航程大约4小时,193公里信号连续覆盖,其间信号良好,不仅保障了库区“背篓经济”的数据流通,更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
重庆铁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铁塔将进一步提升通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拓展社会共享场景,优化能源服务布局,为重庆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铁塔智慧与力量。
(记者 王鑫 实习生 王潇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