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端商务接待私人预约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_100元2小时不限次数电话号码_同城附近品茶

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城市

浙江:宁波高校引领垃圾分类青春时尚

发布时间:2024-07-17 16:35 来源:宁波市垃圾分类指导中心

核心摘要:“今年是我参加的第三个毕业季的循环集市了,低价淘到了很多好书,明年等自己毕业的时候我会报名去做摊主?!?/p>

“今年是我参加的第三个毕业季的循环集市了,低价淘到了很多好书,明年等自己毕业的时候我会报名去做摊主?!苯?,在浙江宁波大学校园里,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循环集市吸引了不少师生,热闹非凡,师生们通过循环集市,将毕业季带不走的闲置物品流转了起来,不仅源头减量还实现了物品的价值。从宁波市垃圾分类办了解到,自2013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宁波一直高度重视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推出了从小学到大学系列读本,并积极开展各类进校园活动,各大高校结合自身学校特色,不断推陈出新,将垃圾分类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校园活动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宁波大学作为宁波头部高校,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上也是一直走在前列?!霸谀笮T?,垃圾分类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新时尚?!狈ㄑг?1级法学专业的林国湘同学感触尤深。宁大校园“新时尚”的形成和“接地气”的主题宣讲活动密不可分。为充分发挥后勤服务育人、劳动育人、环境育人功能,宁波大学后勤组织开展了“1486”家文化系列活动之“垃圾分类始于心 绿色校园在于行”创意环保主题活动、“低碳校园 你我同行”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等。

据统计,2023年宁波大学后勤物业服务中心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达30余次,参与垃圾分类宣教人数累计1万余人。宁波大学通过劳动实践项目和青年志愿者团队,将垃圾分类共建工作融入劳动育人实践之中,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升了学生践行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获得感。

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等高校也在通过各类校园活动、兴趣社团、志愿服务等方式,普及推广垃圾分类,深耕青年成长的绿色生活理念。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工作。高校不仅是垃圾分类的实践基地,更是垃圾分类的教育基地。宁波市分类办多年来持续与市内高校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不断推动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绿色宁波建设植入更多的高校能量。

走出校园为分类注入青春力量

随着青年大学生的参与,越来越多的校园活动品牌逐渐形成并走出校园。宁波大学阳明学院成立的“青禾计划”垃圾分类志愿团队连续7年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推出36个可供选择的“菜单式”垃圾分类公益课程,志愿服务足迹覆盖了省内100余所中小学、40余个社区及3000多间大学生寝室和班级,受益对象达8万多人次,该团队项目还曾获得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宁波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宁波垃圾分类谱写主题曲“绿蓝红黑”,通过欢快的旋律,郎朗上口的歌词向市民传播宁波垃圾分类的精神文化和正确的四分类知识。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0+”废旧织物创意再造项目将资源循环利用、节能降碳的理念,通过精美实用的旧物改造纺织品,传递给社会,该项目还获得了2021年国际固体废弃物协会沟通宣传大奖。在这些青年学子不断的实践、活动、服务下,垃圾分类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全民参与的氛围逐步形成,为“美丽宁波”建设助力青春力量。

全流程组织管理体系是基础

在推进高校师生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上,完善的全流程组织管理体系是基础。宁波高校抓牢组织体系、育人体系、环境卫生体系、收运体系和考评体系这五大体系,将垃圾分类放在重要的德育育人的位置,通过学生处、团委、宣传部等联合发力,强化师生分类意识,并通过宿管、物业的检查督导,提高师生分类成效,同时将分类成效和文明宿舍评比、学生德育测评等进行挂钩,切实提高师生获得感和美誉度。在师生较好的分类习惯背后,后勤物业和地方环卫收运实现有效衔接,不同垃圾不同收运车辆进行收运,实现了完整的闭环。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是其中重要的群体,他们即将从象牙塔进入社会,融入生活的垃圾分类习惯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和社会进行融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彰显城市的文明和未来的希望。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